文笔塔

详细信息

文笔塔自肇造以来与太平寺一样历经兵燹,有时寺毁塔存,有时塔毁寺存,但都屡毁屡建。宋杨万里曾写过这样的诗句:“太平古寺劫灰余,夕阳惟照一塔孤。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占领常州期间又遭严重破坏,塔顶铜葫芦、宝珠和承露盘均被击落,木结构被焚毁,仅存砖砌塔身,倾危欲圯,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,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,为保护文物古迹,常州市政府于1981年拨款修复文笔塔,1981年5月动工,次年8月告竣,耗资50余万元,宝塔重修得到了香港同胞刘碧如女士等爱国人士的鼎力资助,现在的文笔塔七级八面,高48.38米,底层外径9.85米,为楼阁式砖木结构,现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塔身每级设四个拱门,壁外围以廊檐,飞檐戗角,每层翘角挂铜铃,内有旋梯可供攀登,塔基为八角形花岗岩条构筑而成,高80厘米,第六层中心竖有16米长的通天圆柱,直通塔顶铜葫芦内,塔刹有覆钵、宝珠、仰莲缸、七层相轮风盖、承露盘、上下宝珠、铜葫芦等组成。下层仰莲缸上铸有17莲瓣及铭文,记光绪修塔年月、主持僧、捐款人姓名,上层承露盘系1981年新铸,上有四组铭文:“常州市人民政府于1981年5月重修文笔塔”。“继承刘公国钧遗愿献款资助重修,妻刘鞠秀率子汉栋汉良、女碧如”等。在时隔46年后,文笔塔于1983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,1986年,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文笔塔题写匾额。 登塔高瞻,全城在望,武进、无锡诸山隐约可辨,为市内游览名胜。有清诗人刘鼎勋先生《登文笔塔遇雨》一诗为证:“目穷千里隘,手榜九霄扪。城郭胸前落,烟云足底奔。风高铃雨响,雨过鸟声繁。指点栏干外,远山一抹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