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

发布时间:2022-03-01 15:34:16    浏览:
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1)  

道法自然,是中国人的世界观、生活观。对待赏石,回归自然,2021年12月21日-2022年1月18日由灵璧雅集、寻山社、汇云峰馆举办的“道法自然”——首届赏石艺术展近日在常州红梅阁开展。此展览之赏石以自然、气韵生动为上,汇集了赏石界的佼佼者,灵璧石、太湖石、英石、昆石四大名石共同呈现,以饕观者。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2)  

奇石馆(又名磬宝山庄)现位于红梅公园红梅阁内。

红梅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始建于唐昭宗年间(889-904),原在荐福寺内,后为玄妙观的一部分。宋代,红梅阁为贡士试院,后改为道院,随着荐福寺的兴废,红梅阁也屡经变迁。宋淳熙年间(1174-1180)寺和阁全部烧毁;明洪武五年(1372)重建后又毁废,从此,荐福寺没有再建,而红梅阁却在玄妙观内的飞霞楼遗址上重建起来。元末至正十二年(1352),飞霞楼毁。明代在飞霞楼废基上重建红梅阁。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,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重建的。解放后曾多次修葺,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风貌。

红梅阁是重要的道教建筑。相传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,著有《悟真篇》一卷行世。阁内壁间尚存石刻四方:一为清光绪七年(1881)所刻张紫阳先师像,刀法精细,神态飘逸,其高0.9米,宽0.3米,二为清嘉庆十五年(1810)涣悟道人所书“紫阳真人著经处”石刻,余为“重建红梅阁记”等碑刻。

红梅阁建在2米高的土台上,砖木结构,重檐歇山顶(亦即九脊顶),下有回廊,阁高17米,分上下两层,阁内原系供奉“仙学源流”,上层祀玉皇、斗姥、文昌,下层为祖师堂、祀道教“北五祖”、“南五祖”、“北七真”及张天师等神像,神像早废,阁南有云鹤纹冲天石坊及石级。坊额刻有“天衢要道”四字,背面书“青云直上”并有明崇祯年题款,坊柱上刻有楹联云:“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,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”。阁前有千古珍奇棹楔遗迹冰梅石,大院原植红梅翠竹,风景绚丽,被称为“常郡之巨丽”、“拟仙都之仿佛”。

常州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、张太雷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,假日课余,常到红梅阁玩耍嬉戏。瞿秋白在《饿乡纪程》中写道:“我没离故乡之前,常州红梅阁的翠竹野花,环溪的清流庄稼,也曾寄托我的奇思遐想。”后来还写了一首怀念红梅阁的诗:

出其东门外,相将访红梅。

春意枝头闹,雪花满树开。

道人煨榾柮,烟湿舞徘徊。

此中有至境,一一入寒怀。

坐久不觉晚,瘦鹤竹边回。

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3)  

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4)  

朱旭,号东升,馆名磬宝山庄,堂号研山堂,甲寅生于古城灵璧。得泗滨山水滋养,又承父辈家学熏陶,专职于赏石文化推广,享受于一生一事一石之境界,乐在其中,乐此不疲。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5)  

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为推广赏石文化,移居龙城常州,片山寸石,韵染江东,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别样情致。现为中国观赏石鉴评师、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、长三角赏石艺术联盟副主席、中国灵璧石研究院常州分院院长、灵璧石对外交流协会常州分会会长、常州市裕良园林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、常州市收藏家协副会长、常州市黄金珠宝协会常务理事、常州市东坡雅石园园长、常州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、常州市天宁区政协委员、常州民盟文化二支部主委、常州市安徽商会理事、磬宝山庄赏石艺术馆馆长。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6)  

朱旭先生富于收藏、精于鉴赏、善于总结、乐于分享,数十年孜孜以求,汲取中华赏石文化精髓,在丰富的实践中荟萃融通,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及操作体系。他所创立的磬宝山庄以灵璧石、太湖石为主脉,博涉英石、昆石和广西湖石等传统赏石石种,重形质、重气韵、重禅意、重脉络、重传承,驰誉大江南北。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7)  

著名美术史论家、书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、书画鉴定家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徐建融曾作《磬宝山庄雅集记》,赞曰:“天地之精也,海水或枯,石晶不烂,而其尤者,藏于灵璧人物之英也。功名或朽,文章不丧,而其尤者,传于龙城朱君旭,雅会襟云,博古多艺,藏石嗜文数十年,名著海内。”又曰:“吾观夫山庄之龙脉,灵璧石中之泰岱也,太湖石中之太华也。至于北恒南衡、中嵩黄岳,天下名山巨镇,历历缩影玉片云根,虽其地不过百弓,而开门见山、望中在野,案头则清供,掌底则摩挲,步移影换,径转峰变,五方之色,万古之痕,气韵磊落,苦无穷尽。”




红梅阁丨石不能言最可人(图8)  

-THE END-